知识产品

北京低排放区和拥堵收费 政策减排效果方法研究
作者:刘莹 程颖 何巍楠 赵晋 邱诗永 宋苏 王颖- 2018年10月
为应对交通与环境面临的严峻挑战,北京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交通需求管理和节能减排政策。而如何量化评估政策方案实施后各种大气污染物的减排效果,进行不同政策方案的比选,是政府科学制定政策措施面临的挑战。本报告基于北京市机动车排放相关数据以及国际上使用较为广泛的几种机动车排放模型,由世界资源研究所和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合作完成。研究建立了适用于北京市交通政策,尤其是低排放区和拥堵收费政策的评价方法,以指导政府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有效减少目标污染物的排放。
文章亮点
-
研究建立了适用于北京市低排放区和拥堵收费政策的评价方法,测试评估这两个政策的污染物减排效果。
-
减排效果与限行力度相关,长期而言,低排放区和拥堵收费政策均有不错的减排效果。
-
低排放区对于颗粒物和氮氧化物的控制有较好的效果,而拥堵收费政策则在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减排方面表现更佳。
-
建议政府尽可能地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机动车污染,并对不同交通政策情景进行单一措施和综合措施的减排效果评估,以有效减少目标污染物的排放。
-
宣传低排放区和拥堵收费政策在空气质量改善方面的效益,可以作为地方政府制定宣传方案时的重要一环,提高公众对政策的接受度。
研究背景与目的
北京的交通与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急需研究制定应对措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保有量和出行需求的快速增长,给北京市的交通和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北京市政府为此出台了一系列交通需求管理和节能减排政策,力图改善北京市环境质量。而如何量化评估政策方案实施后各种大气污染物的减排效果,进行不同政策方案的比选,是政府科学制定政策措施面临的挑战。
本研究为北京等大城市未来制定低排放区和拥堵收费政策提供技术支撑。报告首先总结了北京市现行的机动车排放和车用燃油标准,收集和分析了北京市机动车排放相关数据。在此基础上,基于国际上使用较为广泛的几种机动车排放模型,研究确立了适用于北京市低排放区和拥堵收费政策的评价方法。
关于本报告
本报告由世界资源研究所和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合作完成,是北京低排放区拥堵收费项目系列报告出版的第二本报告。北京低排放区拥堵收费项目系列报告旨在将国际成功实施相关政策的经验传播到中国,以探索低排放区拥堵收费政策在中国城市的应用实践。系列报告出版的第一本工作论文为《拥堵收费和低排放区国际经验研究》,针对伦敦、新加坡和斯德哥尔摩这三个城市实施拥堵收费和低排放区政策的成功实践,从准备阶段、方案设计、技术选择、公共宣传、实施和管理,以及政策效果等各个阶段进行全面深入研究,总结政策成功实施的关键要素,为低排放区拥堵收费政策在中国的实施提出建议与参考。本报告着重在建立适用于北京市交通政策,尤其是低排放区和拥堵收费政策的评价方法,以指导政府量化评估政策方案实施后的减排效果,科学比选不同的政策方案,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有效减少目标污染物的排放。
研究问题与方法
研究旨在建立适用于北京市低排放区和拥堵收费政策的评价方法,以测试和评估这两个政策的污染物减排效果。研究建立了交通政策减排效果评估的机动车排放核算模型,结合低排放区和拥堵收费政策交通流量与速度影响输入包,设计并采集、分析对道路流量、车型结构、路网运行速度敏感的排放模型关键参数。通过对低排放区和拥堵收费政策情景以及对照组近期和远期的排放计算,评估这两个交通节能减排政策的污染物减排效果。为精确评估低排放区和拥堵收费政策的减排效果,本研究以北京市一体化综合交通排放模型体系为基础,采用其第一层次的宏观核算清单模型研究建立面向低排放区和拥堵收费政策的宏观减排效果评价方法,对基准年和未来年不同情景方案下的年度总排放量进行核算和预测。
同时,研究还采用第二层次的中观路网评价模型,研究建立政策路网减排效果的评价方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进行政策减排效果评估,以评估不同政策情景对区域和重点路段的污染物减排效果。
结论与建议
研究表明,长期而言两个政策均有不错的减排效果。低排放区对于颗粒物(PM)和氮氧化物(NOx)的控制有较好效果,而拥堵收费政策则在碳氢化合物(HC)和一氧化碳(CO)减排方面表现更佳。若能有较大的限行力度,例如设计的低排放区政策中不允许国III以下车辆进入六环路行驶,则能产生较好的减排效果。
基于本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供决策者们参考,以推进低排放区和拥堵收费政策的实施。
-
运用政策减排效果评估方法对不同交通政策情景进行单一措施和综合措施的减排效果评估,为决策的过程提供有力的支持。
-
尽可能地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机动车污染,尤其针对高污染及高排放车辆,以有效减少目标污染物的排放。
低排放区和拥堵收费政策在空气质量改善方面的效益,可以作为地方政府制定宣传方案时的重要一环,以提高公众对政策的接受度。